盘点丨非巴西队固定成员,也搭上世界杯末班车的7大球星
前言:在刚刚结束的“国际足联比赛日”中,巴西队主帅蒂特首次征调了威廉-若泽、伊斯梅利以及塔利斯卡。因为这是世界杯前的最后一次集训...
前言:在刚刚结束的“国际足联比赛日”中,巴西队主帅蒂特首次征调了威廉-若泽、伊斯梅利以及塔利斯卡。因为这是世界杯前的最后一次集训,而且“桑巴军团”的人员架构已基本形成,所以按照舆论的普遍观点:以上三人将很难跻身最终的23人大名单。但通过以往的经验来看:在巴西队的世界杯大名单中,总能出现一些“意外之人”。而在这些看似不可能的入选者中,甚至不乏在决赛圈成为主力,并立下汗马功劳的球员——比如五星巴西的“奠基石”吉尔伯托-席尔瓦以及克莱伯森。
1994年美国世界杯:罗纳尔多
(图)罗纳尔多(图片来源:《兰斯体育》)
1994年,罗纳尔多在克鲁塞罗名声大噪,并被时任国家队主帅卡洛斯-佩雷拉招进国家队。当年的3月23日,巴西队与阿根廷队在累西腓的阿鲁达体育场进行了一场热身赛,贝贝托与穆勒搭档锋线,并包办了主队的两粒进球。当时还叫“罗纳尔迪尼奥”的罗纳尔多(在当时的巴西队中,还有一位老球员也叫罗纳尔多,为了区分2人,就一个叫“罗纳尔迪尼奥”(小罗纳尔多),另一个叫“罗纳尔当”(大罗纳尔多的意思)),在下半时替换贝贝托登场,完成成年国家队的处子秀。将近1个半月以后,罗纳尔多在与冰岛队的热身赛中首发登场,并打进本队的首粒进球。通过这场比赛的优秀表现,罗纳尔多力压博塔弗戈的图利奥,进入了巴西队的23人大名单。但在决赛圈中,他一直枯坐板凳。
(图)罗纳尔多(图片来源:《兰斯体育》)
2002年韩日世界杯:安德松-波尔加
(图)波尔加(图片来源:《兰斯体育》)
从“疯子”贝尔萨那里得到启发后,斯科拉里决定在韩日世界杯前改打3-5-2,并试用了一大批在国内联赛效力的新人。当时,安德松-波尔加在格雷米奥效力,并在蒂特(没错,就是现巴西队主帅)手下担任自由人。因为具备很强的出球能力,并总能从后防线发动进攻,波尔加在2002年1月被斯科拉里招进巴西国家队。在这之后的3场热身赛(分别迎战玻利维亚、沙特以及冰岛)中,波尔加场场首发,并以后卫的身份成为队内的头号射手(一共打进3球,与吉尔伯托-席尔瓦并列)。因为表现要优于克里斯(里昂名宿,当时在克鲁塞罗效力)和胡安(勒沃库森名宿,当时在弗拉门戈效力),他也最终进入了23人大名单,并在决赛圈登场2次。
(图)波尔加(图片来源:《兰斯体育》)
2002年韩日世界杯:克莱伯森
(图)克莱伯森(图片来源:《兰斯体育》)
和波尔加同期进入巴西队的克莱伯森,也曾是一名默默无闻的新人。在上演国家队首秀(对阵玻利维亚)之前,甚至很多巴西记者都不知道他的名字。但在2002年的前3场热身赛中,他场场首发且有2球入账,因为表现突出,他被斯科拉里带到了韩日世界杯。热身赛期间,克莱伯森、吉尔伯托-席尔瓦和大儒尼尼奥,是“大菲尔”首选的中场三人组(两侧的翼卫是保罗-塞萨尔和贝莱蒂),但为了给罗纳尔迪尼奥腾出位置,斯科拉里就暂时舍弃了克莱伯森,并让大儒尼尼奥稍稍后撤。但从1/4决赛迎战英格兰起,克莱伯森就取代大儒尼尼奥进入首发,并为“桑巴军团”夺冠立下了赫赫战功。
(图)克莱伯森和克洛泽(图片来源:《兰斯体育》)
2002年韩日世界杯:吉尔伯托-席尔瓦
(图)吉尔伯托-席尔瓦防守哈桑(图片来源:《兰斯体育》)
中卫出身的吉尔伯托-席尔瓦,在米涅罗竞技被卡洛斯-佩雷拉(1994年世界杯的功勋主帅)改造成后腰,并一举成名。2001年10月,吉尔伯托-席尔瓦就被斯科拉里招进国家队,但在至关重要的世预赛中,他并没有得到首发的机会(队长埃莫森才是斯科拉里在防守型后腰位置上的首选)。2002年年初,斯科拉里大举试用新人,并让吉尔伯托-席尔瓦连续得到首发的机会。因为防守密不透风,后者还得到了“隐形墙”的美誉。世界杯临近开始前,埃莫森因伤退出集训,吉尔伯托-席尔瓦被正式树立为主力后腰。在巴西队通往“世界之巅”的7场比赛中,吉尔伯托-席尔瓦都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。韩日世界杯结束后,他就加盟了英超豪门阿森纳。
(图)吉尔伯托-席尔瓦和斯科拉里(图片来源:《兰斯体育》)
2002年韩日世界杯:卡卡
(图)卡卡(图片来源:《兰斯体育》)
2002年3月8日,巴西队在库亚巴的若泽-弗拉热利竞技场迎战冰岛队。当时,巴西媒体都把这场比赛,视作斯科拉里“最后的测试”。因为在圣保罗的出色表现,卡卡首次代表国家队首发登场。作为球队的主力前腰,卡卡在第47分钟打进1球,并最终搭上了世界杯的末班车。而同样受到重点考察的弗兰萨、华盛顿以及阿莱士,则没有通过斯科拉里的测试,并最终落选23人大名单。韩日世界杯小组赛最后1轮,卡卡替换里瓦尔多登场,但在其余比赛中,他都没有得到出场机会。
(图)卡卡和里瓦尔多(图片来源:《兰斯体育》)
2010年南非世界杯:格拉菲特
(图)格拉菲特(图片来源:《兰斯体育》)
成名于圣保罗的格拉菲特,其实早在2005年就收到了国家队的征召令。当时,主帅卡洛斯-佩雷拉决定让罗纳尔多休息,并征调格拉菲特备战联合会杯的比赛。因为突如其来的伤病,格拉菲特错过了那次集训,并被巴普蒂斯塔取代了位置。伤愈复出后,G23(格拉菲特昵称)就前往法国的勒芒闯荡,并最终在德甲的沃尔夫斯堡成名。2008/09赛季,格拉菲特摘得德甲金靴,可直到2010年3月,他才首次得到邓加的征召,并在与爱尔兰的比赛中替补登场。按照巴西媒体的普遍看法:尼尔马尔、罗比尼奥、法比亚诺和阿德里亚诺,会是邓加带到南非的四名前锋人选。但令人惊讶的是:邓加居然在最后时刻舍弃了“国王”阿德里亚诺,并让格拉菲特随队远征。在南非世界杯上,格拉菲特仅出场5分钟,巴西队也最终倒在了荷兰队的脚下。
(图)格拉菲特(图片来源:《兰斯体育》)
2014年巴西世界杯:费尔南迪尼奥
(图)费尔南迪尼奥(图片来源:《兰斯体育》)
在斯科拉里公布巴西世界杯的23人大名单之前,费尔南迪尼奥从未在大菲尔手下得到过出场机会(距离当时最近的一次出场,还要追溯至2012年2月,主帅还是马诺-梅内塞斯)。而从当时的舆论风向来看:费尔南多(当时效力于顿涅茨克矿工)似乎比费尔南迪尼奥更占优势。
(图)斯科拉里指导费尔南迪尼奥(图片来源:《兰斯体育》)
或许谁都没有想到的是:费尔南迪尼奥不仅进入了23人大名单,而且从淘汰赛开始后,他就取代状态低迷的保利尼奥,与古斯塔沃组成“桑巴军团”的双后腰。时隔4年之后,费尔南迪尼奥已成为巴西队的固定成员,并有望在与奥古斯托的主力竞争中胜出。